导航菜单

佛心禅语禅悟人生道路[32条] (现在之法不应住着)

1、欲!我知汝本:意从思想生,我不思想汝,则汝而不有。《法句经》卷下,爱欲品

2、知惭愧世倘有人,能知惭愧,是名诱进,如策良马。《法句经》卷上,刀杖品

3、有二净法能护世间。何等为二?所谓惭。愧。假使世间无此二净法者,世间亦不知有父母。兄弟。姊妹。妻子。宗亲。师长,尊卑之序,颠倒混乱,如畜生趣。《杂阿含经》卷四十七,第1243经

4、少欲无为,身心自在。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

5、慈悲心一片,好肚肠一条,温柔半两,道理三分。信行要紧,中直一块。孝顺十分,老实一个。阴骘全用,方便不拘多少。此药用宽心锅内炒,不要焦,不要燥,去火性三分,于平等盆内研碎,三思为末,六波罗蜜为丸,如菩提子大。每日进三服,不拘时候,用和气汤送下。果能依此服之,无病不瘥。切忌言清行浊,利己损人,暗中箭,肚中毒,笑里刀,平地起风波。

6、自求心安就有平安,关怀他人就有幸福。(当代)圣严《108自在语》

7、磨砻砥砺,不见其损,有时而尽;种树蓄养,不见其益,有时而大;积德累行,不知其善,有时而用;弃义背理,不知其恶,有时而亡。(宋)灵源清禅师《笔帖》(《禅林宝训》)

8、居乱而身正,彼为独觉悟,是力过狮子,弃恶为大智。《法句经》卷上,放逸品

佛心禅语禅悟人生道路

9、佛说跋地罗地偈摒弃过去和未来之事,不执着现在之事,你将平静地游荡。不贪恋任何名色,不为不存在而悲伤,这样的人在这世上不衰老。他不考虑自己有什么,也不考虑别人有什么;他没有私心,不为自己没有什么而悲伤。《经集》第四品,第十五章《执杖经》

10、心随境转是凡夫,境随心转是圣贤。山不转路转,路不转人转,人不转心传。(当代)圣严《108自在语》

11、当制五阴,伏意如水,清净和悦,为甘露味。《法句经》卷下,沙门品

12、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作质直心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二十六,高贵德王菩萨品

13、心中生起瞋恨时,他应当修行慈心观,应当修行悲心观,应当修行舍心观,应当觉察自己对引起瞋恨的对象没有保持正念与反省,应当思惟每个人必须承受自己所造的业报。这就是降服瞋恨的五种方法。南传《增支部降伏瞋恨经》

14、诸天具足无量福德。神足。天耳。天眼,具他心智,遥能见闻,虽近于人,人不能见。若我作恶,如是等天当见闻知,若是天等了了见我,我当云何不生惭愧,故作罪耶!《优婆塞戒经》卷六,尸波罗密品

15、一切为天下,建立大慈意,修仁安众生,是为最吉祥。《吉祥经》

16、所谓端正,非色如花,悭嫉虚饰,言行有违;谓能舍恶,根原已断,慧而无恚,是谓端正。《法句经》卷下,奉持品

佛心禅语禅悟人生道路

17、若能于众生,昼夜常修慈,因是得常乐,因不恼他故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十二,圣行品

18、谄曲之心,与道相违,是故宜应质直其心。《佛遗教经》

19、可意不生欲,不可不憎恶,平等舍苦乐,不灭者令灭。~觉悟彼诸恶,安住离欲心,善摄此六根,六境触不动,摧伏众魔怨,度生死彼岸。《杂阿含经》卷十一,第260经

20、过去之法不应追念,未来之法不应希求,现在之法不应住着,若能如是,当处解脱。《善夜经》

21、既已学矣,即须常常自己省察,所有一言一动,为善欤?为恶欤?若为恶者,即当痛改。除时时注意改过之外,又于每日临睡时,再将一日所行之事,详细思之。能每日写录日记,尤善。省察以后,若知是过,即力改之。诸君应知,改过之事,乃是十分光明磊落,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。故子贡云: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;过也人皆见之,更也人皆仰之。又古人云:过而能知,可以谓明。知而能改,可以即圣。诸君可不勉乎!(民国)弘一《改过经验谈》

22、慈悲假使尽寿命,勤事天下神,象马以祠天,不如行一慈。《法句经》卷上,慈仁品

23、慎莫念过去,亦勿愿未来。过去事已灭,未来复未至。现在所有法,彼亦当为思:念无有坚强,慧者觉如是。《中阿含经》卷四十三,《释中禅室尊经》

24、自高陵物,不见己失,不知自短,是慢业。《华严经》卷五十八,离世间品

佛心禅语禅悟人生道路

25、履仁行慈,博爱济众,有十一誉,福常随身:卧安觉安,不见恶梦,天护人爱,不毒不兵,水火不丧,在所得利,死升梵天。是为《法句经》卷上,慈仁品

26、见妙女色起贪心者,应起四种厌离之想,云何为四?所谓退失想。颠坠想。行厕想。脓溃粪秽不净之想。若起此想犹生贪心,又应更起三种亲想:所谓于母等类起于母想,姊妹等类起姊妹想,于女等类而起女想。《大宝积经》卷四十四,菩萨藏会

27、苟生无耻,如鸟长喙,强颜忍辱,名日秽生。廉耻虽苦,义取清白,避辱不妄,名曰洁生。《法句经》卷下,尘垢品

28、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,安住此心。《大般若经》卷四十七

29、佛言:慎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;慎勿与色会,色会即祸生。得阿罗汉已,乃可信汝意。《四十二章经》

30、乐受不放逸,苦触不增忧,苦乐二俱舍,不顺亦不违。《杂阿含经》卷十七,第470经

31、慈悲喜舍愿一切有情皆得具足乐及乐因,愿一切有情皆得远离苦及苦因,愿一切有情皆得不离无苦之乐,愿一切有情皆得住离亲疏爱憎之平等舍。《密答喇百法主尊像》

32、就好象善巧的木匠或木匠的徒弟,用细的木钉将粗的木钉打掉。移除。取出;同样的,当比丘注意与善法相关的其它对象时,他的心就能够向内稳定。平静。专注。一心。《中部除妄念经》

相关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