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学佛的重要性在断烦恼。了生死。离苦得乐。如果能明心见性,则烦恼不断而自断,生死不了而自了,众苦不灭而自灭,诸乐不求而自得。照此看来,明心见性是修行人的一桩极重大的事件。
2、欲成就大的事业,必须具有豁达的人生观。豁达是一种超脱,是自我精神的解放。禅指引我们,努力开拓人生,增进众生的福报,但却让我们看清楚,没有一样东西在生命终了时能带得走,所以要懂得达观,懂得放下,不要执着。
3、心灵的力量是很容易就能培养出来的,因为人的心灵是很单纯的,唯一的要求是要相信你自己,肯定你自己,适度地有自大的倾向。相信你自己有勤奋。努力。认真的能力,肯定自己的大方。热情。善良的精神,这样,通过你的努力,你一定能把心中的理想实现。
4、很多人总是抱怨自己忙,没有时间,殊不知经过休整与总结能让今后的忙碌更具成效。比尔盖茨说过:人与人之间的区别,主要是脖子
5、人只要能回归落实到生活的本身,接纳自己,实现自己,肯定自己,就可以生活得安然自得。安适的情怀不是追求来的,不安的心也不是外面能强加给我们的。人的精神生活的关键是自己能否维持一个纯真的心态。
6、人的心灵世界,既是波涛汹涌,因着七情六欲在推波助澜,又是纷扰不安,因为它不断攀援和执着。于是,要让心灵安定下来,开展自在。充实和喜悦的生活,并不容易,除非能在种种情境中把事理看清楚。看清楚便是开悟。
7、世间的事物如同这泡泡一样,是不可执着的。人生一世,也是幻妄。一世中乐少苦多,多欲离苦得乐而不知其道,于是一生奔竞,辛苦到死。因为所做的都是容易被磨灭的事,不能历久停留。因此,迁转变易,草草一生,非常之快。
8、佛说,摒弃贪欲吧,否则会万劫不复。贪欲会使人掉入自我毁灭的深渊。参禅,汲取禅的智能,会让你的物质生活趋向于高雅。
9、工具可能是思想。观念。行为,还可能是其他的爱恨情仇,这些都可能将我们束缚。其实,工具本身没什么错,工具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,成倍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,然而细细想来,工具本身创造不了价值,工具需要我们给它们智能,给它们灵魂,从而实现我们的价值。记住,工具是为了让我们更便捷地工作,而不是取代我们,更不是束缚我们。
10、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做如是观。
11、知识,是理论上的见闻;修养,是实践中的体验。学佛法行者,固然需要有渊博的知识;但是,见闻知理,如果不能融和于现实生活中,历经事务的体验,完成落实的修养,则无异于纸上谈兵,不可能表现出成绩。
12、打过牌的人都知道,太想赢的人,最后往往很难赢,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赌徒。同理,太想成功的人,往往很难成功,太想到达目标的人,往往不容易达到目标,这不是说他们天资。机遇不如别人,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。
13、人世间的种种显赫莫不出于名利,人世间的种种快乐莫不出于名利;同样,人世间的种种悲哀莫不出于名利,人世间的种种凄凉莫不出于名利。
14、自信不是自大,更不是盲目,而是在理智基础上之从容,在从容步伐里之睿智。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放弃,唯一不能放弃的就是信心。在我们的生活道路上,每一个进步都由信心开始,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。你的自信对于你的事业来说是一种奇迹,有了它,你就可以有取之不尽。用之不竭的潜能了;一个没有自信的人,无论他有多大的潜能,也不可能会抓住一点成功的机会。
15、正确地放下,是一个人生理与心理健康成熟的表现。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放下自己能力以外。精力不及的部分,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,唯有如此才能从中解脱出来,把握住正确的道路和方向。只要随遇而安就能自得其乐;只要放下就能解脱。放下是一种选择。一种智慧。
16、固执于某一件事物(或某种见解),而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,智者称它为束缚。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,就没有束缚。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,拔除傲慢,超越所有的束缚。不执着于心灵和物质的人,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,而不受外在的影响。
17、现实生活就是这样,太想赢的人,最后往往很难赢;太想成功的人,往往很难成功。欲速则往往不达,凡事不可急于求成,用淡定的心态对待,以坚持恒久的姿态去努力,说不准就会看到成功在向你招手。
18、所谓欲速则不达,不仅仅是一种道理,更是一种智能。一种思维方式。在当代这个节奏快捷之社会,更需要吾等时常审视自己,关照自己之心灵。给心灵留下一定之究竟,智慧之火花才能产生。否则,很可能穷暮而无归宿。
19、其实,人生到底是上升,或者下坠,完全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人生。
20、昼则勤心修习善法,无令失时;初夜后夜,亦勿有废;中夜诵经,以自消息;无以睡眠因缘,令一生空过,无所得也。
21、有一种无处不在,但无影无形的东西叫度。在生活中,我们一举手,一投足,它就在那里;我们或言谈,或欢笑,它也在那里;我们对镜试衣,它在那里;我们待人接物,它在那里。但当你想说明白它的时候,它不可名状;当你想抓住它的时候,它不可把握。
22、如果我们能够通达无我的真理,就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生命,不再盲目地执着于身内或身外之物,对每种想法的产生,都能清清楚楚;对每种情绪的出现,都能明明白白,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做它们的奴隶。
23、人生是一场大冒险,只有通过层层考验的智者,才能够发现宝藏所在。
24、那些慈悲。善恶不是佛教最后的追求,这些品质却与对觉悟的追求密切相关。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,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必备,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社会中,不可能不犯错误,其关键是知道错了,要记得改正,切莫一错再错。